芍藥的果實于8月至9月間成熟,其內的種子呈黑色至黑褐色,每枚有種子1粒至5粒,種子呈圓球形至長圓形。種子一經成熟采收后,要隨采隨播,播種越遲發芽率越低。播種地宜選擇背風向陽,排水良好,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圃地。播種前結合施基肥進行翻耕作床,每畝可用復合肥200斤至300
斤。先深翻土壤20厘米以上,然后再耕耙3遍至4遍,然后起溝作床。條播:行距40厘米,播種溝深6厘米至7厘米,種粒間距3厘米至4厘米,播后覆土。穴播牶穴距20厘米至30厘米,每穴播種4粒至5粒。播種后種子當年秋季生根,次年春暖后新芽出土。一年生苗高約3厘米至4厘米,只長1片至2片葉子,根長10厘米至14厘米,根粗1.4
厘米至1.6
厘米,并有明顯的細根6條至8條,根頸處著生有頂芽2個。一般情況下,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行移栽。發育良好的實生苗植株,4年至5年就可開花?;ɑ軔酆谜?,少量進行播種育苗,可于種子成熟后采取種粒,直接播種于盛有肥土的花盆中,種粒間距4厘米至5厘米,不可播得太密,覆土3厘米至4厘米,保持盆土濕潤但不積水,冬季盆內不結冰,管理方法同大田育苗。
因為芍藥園藝品種播種產生的后代性狀要發生分離,不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,所以播種法不能用于品種苗株的繁殖。
1.種子采收
當蓇葖果變黃時即可采收,過早種子不成熱,過晚種皮變黑、變硬不易出苗。果實成熟有早有晚,要分批采收,果皮開裂散出種子,即可播種,切勿曝曬種子,使種皮變硬,影響出苗。如果不能及時播種,可行沙藏保濕處理,但必須于種子發根前取出播種。
2.播種時間
芍藥須當年采種即及時播種,如荷澤地區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,若遲于9月下旬,則當年不能生根,次年春天發芽率會大大降低;而且,即使出苗,因幼苗根系不發達,難于抵抗春季的干旱,容易死亡。所以,荷澤幾次進行春播試驗,均告失敗。
3.播種方法
種子處理:播種前,要將待播的種子除去癟粒和雜質,再用水選法去掉不充實的種子。芍藥種子種皮雖較牡丹薄,較易吸水萌芽,但播種前若行種子處理,則發芽更加整齊,發芽率大為提高,常達80%以上。方法是用50℃溫水浸種24小時,取出后即播。
整畦播種:播種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,深翻整平若土壤較為濕潤適于播種,可直接做畦播種;若墑情較差,應充分灌水,然后再做畦播種。畦寬約50厘米,畦間距離30厘米,種子按行距6厘米、粒距3厘米點播;若種子充足,可行撤播,粒距不小于3厘米;播后用濕土覆蓋,厚度約2厘米。每666.7平方米用種約50千克,撒播約100千克。播種后蓋上地膜,于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后撤去。也可行條播,條距40厘米,粒距3厘米,覆土5-6厘米;或行穴播,穴距20-30厘米,每穴放種子4-5粒,播后堆土10-20厘米,以利防寒保墑。于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。